5月27日下午,学术报告厅济济一堂。我校特邀请清华大学教授钱逊作“读《论语》学做人”的主题讲座。
钱教授首先阐述以“读《论语》学做人”为主题的原因。第一,《论语》思想的核心讲做人的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讲做人道理的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提倡国民教育,目的在于学做人。中华文化的主干是儒学,而儒学的基本精神就涵盖在《论语》之中;过去人们提到《论语》就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论语》最核心、最精华之处不是“治国平天下”,无论从其内容,还是从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来看,主要都是讲做人之道。第二,对普通人来说,读《论语》的目的是学做人,是要将学到的东西用到自己的修养上去。钱教授以《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表明其中的两层含义:其一,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在修身;其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所有人都要以修身为本,这是儒学的根本精神。家庭的和睦、国家的和平发展,最根本的途径是每一个人的提高,在每一个人的自觉修身。
钱教授认为,不同于殷商以神为本的祭祀文化,孔子的思想完全立足于人,真正体现了人本主义,《论语》不仅是儒学思想的源头,而且是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的思想源头。钱教授引用北宋程子“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告诫广大师生,我们要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提高自己的精神品格,从自己的经历及当下面对的问题中,吸收孔子智慧,将其用在自己身上,改变自己,切实提高自己。
钱教授引用《论语·宪问》中孔子与子路关于君子的对话,特意强调“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在孔子看来,要做一名君子,首先就要不断地修养自己。但儒学并不是不顾国家,只顾自己修身。修养自己就是为了安人、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实际上就是“平天下”之意。
以此进一步引申,钱教授提出做人最核心的价值、最基本的问题就在于修身,要正确看待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要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精神生命大于物质生命”的思想、“义以为上”的理念,真正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将个人与群体统一起来,自觉提高个人对群体的责任。钱教授以齐景公和伯夷、叔齐为例,说明个人不同的价值追求及对后人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了个人与群体的统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钱教授认为,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的先贤志士尽责任、作贡献,社会无从发展,因此,我们要以“仁”为己任,要有坚毅的品格,要弘扬人道,并为之努力终生,因为人生就是任重道远的过程。
钱教授引用“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明确说明“义”的重要性,强调要把精神生活放第一位、把“义”放第一位,强调富贵贫贱关键在于是否符合道义。
“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朝闻道,夕死可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义利之辨将理想道德的追求和生命的意义联系在一起,说明了生命价值观的问题、选择的问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历代仁人志士的名言无不体现了这种人生价值观。结合抗美援朝时期人们对参军参战的态度及汶川地震中教师的鲜明表现,钱教授指出,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加应该树立、培养、践行此种价值观,坚持从日常的一言一行中提升自己。
钱教授表述,中国人重气节,这是中国传统很重要的一面,也是民族精神的一面。道义高于生命,精神生命重于物质生命,这是儒家生死观的集中体现。他以近代以来老一代的一批精英分子为例,说明读书人救亡图存的传统价值观和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成仁在于为理想信念、群体事业献身,在于个人人格的完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表达的正是追求至上人格的思想。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钱教授以儒家思想中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告诫大家,自己所不希望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立足,就帮助别人也能立足;自己希望办事都能通达顺利,也要帮助别人通达顺利。这两个方面,前者是对自己的约束,后者是对别人的责任,二者共同的精神,在于推己及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也是实行仁道、践行爱人精神的起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钱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诫在场师生,要树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谨记教导,启发思路,增长学识,修己安人,在循序渐进中,成为君子。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宣告结束。
建工学院辅导员方承周,“1+1”实验班李越、郝景明分别结合《论语》及儒家思想向钱教授请教,钱教授均一一给予认真细致的回应。
作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钱逊教授致力于研究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著有《论语浅解》《先秦儒学》《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儒学圣典——〈论语〉》及论文若干篇,其彬彬有礼的得体谈吐、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虚怀若谷的学问态度,值得广大师生学而效之、推而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