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发布了《关于设立“小发明小创造节”的通知》和《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发明创造项目管理办法》两个文件,从学校层面对在全校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给予极大的支持。两个文件与宋校长《让“小发明小创造”在科院蔚然成风》所倡导的精神相呼应。为将“小发明小创造”落细落实、见行见效,让创新文化在科院蔚然成风,党委宣传部持续向全校师生发出诚挚邀请,提笔撰写文章或躬身指导学生,为“小发明小创造”摇旗助威,让“小发明小创造”成为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育人名片,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校风。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期待各位师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让“创新文化”深度融入学校的发展基因,全力助推学生成人成才;让“创新文化”成为我校的靓丽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就是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高校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助力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山西应用科技学院高度重视学校科技创新工作,主动承担了高校科技创新的职责,学校文件规定于每年十一月十五日为“小发明小创造节”将“小发明小创造”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重点打造,让青年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点燃青年学子的科学梦想。
习近平指出:“青年的命运总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代的变革,常以青年为先锋;社会的前进,必以青年为主力。”他又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新时代青年的命运就要和祖国科技创新的需求结合起来,新时代青年就是要做科技创新的先锋,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在青年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热爱科技的热情。为此,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积极打造“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小发明小创造节”项目实施方案,并将其确定为学校一年一度的重要科技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活动场所的设置、辅导教师的配备、活动经费的保障等诸多方面均予以政策上的倾斜,成立“三创学院”不遗余力地推动科技特色项目的实施。
营造科学环境。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是一所集科技、人文和艺术教育于一体的本科高校,科院大门是精心建造的“巨人广场”,东西两侧,共有十四位伟人雕像,左侧是孔子、鲁班、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陶行知、华罗庚,右侧马克思、诺贝尔、爱迪生、爱因斯坦、达·芬奇、莎士比亚、苏格拉底,这些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雕塑下面有他们的介绍和名人名言,激励我们在这块沃土、这块净土、这块充满希望的思想教育园地里精心育人,不仅重视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也要重视科学教育。在东湖文化公园专门有我国科学家钱学森的雕塑,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在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参与了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成为世界知名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他在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指导作用,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播撒科学种子。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在教育教学中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大学生群体。学校摒弃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陋习,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头脑风暴等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创新思维培养。让学生不断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不断深入探索研究问题,从而推动科学思维的形成;让学生求真务实和实事求是地探索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让学生结合不断变化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并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坚持不懈的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开展科学活动。建校三十年来,学校的办学历程就是一部充满创新思维的创新创业史,校长宋兴航教授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在教育行业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撰写的《拓荒者的足迹》成为学生创新思维教育培训教材。宋兴航教授组织团队编写的《三创教育理论与实践》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三创”能力的助推器。在开发创新思维培育教材时,学校教师以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需求出发,不断探索创新,增加新时代创新思维训练的新内容。此外,安排学生团队深入科技企业一线,参观、学习、交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独立研究,产出论文、专利等研究成果。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大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地营造科普教育的大环境,使广大青年大学生真正体会到科技就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年一度的“小发明小创造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为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充分奠基,用发明创造之光点亮青年大学生的梦想。